医学检验科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人才荟萃、设施设备先进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实验室。
一、扩充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实验室管理
全科现有医护人员4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9人,其中副主任技师6人,主管技师23人,检验师13人,护师1人。
2020年3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科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医学检验科现有业务用房面积约2800㎡,设有5个实验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临床检验室、分子生物室。2003年经四川省疾控中心验收合格,我科正式成立了HIV初筛实验室;2010年8月,分子生物实验室顺利通过四川省临检中心验收,并于2015年按要求完成双流卫计局“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登记备案”。
二、申购先进设备,推动实验室智能化建设
近年来,科室引进更新多台大型设备,如:贝克曼AU5800和日立008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赛默飞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仪和细菌鉴定仪,迈瑞尿液分析流水线,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爱科来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全自动酶免仪,雷度血气分析仪,全自动血沉仪,毛细管电泳仪等。在未来的科室发展规划中,将陆续申购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全自动流水线检测系统,逐步推进实验室高效、智能、精准的操作流程,配合智能化的就诊平台,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缩短实验室检测报告周期,力求为患者提供便捷、及时、安全的就诊服务。
三、严格常规项目的质量监管,推进新项目的开展
截止目前,科室开展检验项目350余项,涵盖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感染性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性激素、心肌损伤标志物、自身抗体、肿瘤标记物、降钙素原、皮质醇、甲状旁腺素、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乙肝DNA等常规项目。近年来根据临床需求,我科逐年增设特殊项目,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疗依据,如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项目辅助诊断自身免疫类疾病,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II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排查诊断,胃泌素17联合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有利于胃癌的预防干预、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预测,另有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骨代谢标志物、流感病毒核酸、新冠病毒核酸等检测项目,我科将逐步建立成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满足临床诊疗和广大患者需求。
四、加强质量管控,统筹做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我科始终坚持质量安全为第一要素。
所有开展的检测项目均进行了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国家或四川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参加率100%,成绩均优秀,性能满意。
借助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多功能自助终端等先进设备优化标本采集和检测流程,大大缩短了报告时限。精准完成平、急诊标本分流,开放急诊标本绿色通道,及时准确出具急诊报告,为危重症患者赢得诊疗时间。
完善患者身份和检测项目唯一识别凭证,坚决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和危急值报告制度,保障医疗安全。
重视样本分析前质量管控,定期修订《临床检验项目及标本采集指南》,每年分批次到临床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实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动态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体系,安排专人加强风险隐患因素的精准防控,定期进行人员安全培训,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措施,保障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
五、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继续教育
通过院外、院内、科内、网络等多个学习平台,加强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安排相关人员外出进修、参加院外各机构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讲座、检验专业年会、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开拓眼界,实时更新掌握国内外本专业信息和先进技术,积极开展临床科研活动。科内制定年度继续教育计划表,每周组织专业知识授课,医德医风宣讲、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学习。鼓励各专业组组织疑难案例讨论,交流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检验医学联合临床共同诊疗的工作方向,推进医学检验科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的结果解释、检测咨询和诊疗意见。
科室以ISO15189实验室的标准严格管理,坚持以患者利益为根本,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院训“厚德载医、精诚仁爱”初心指导下,着力打造“华西级医疗、酒店式服务”,以高质量的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服务,为临床科室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