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专业 · 严谨 · 先进

我院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

时间:2024-07-05

近期,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资助的2023年首批美国杜兰大学访学研修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合作牵头,以共同通讯单位在医学/药学国际顶尖杂志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 = 14.5, 双一区)发表了一篇细胞外囊泡应用于肺癌研究的前沿综述:纳米工程技术加速细胞外囊泡在肺癌临床应用的转化。这是我院目前发表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论文。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约220万,新增死亡病例约180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的11.4%和18.0%。70%-80%肺癌确诊时为中晚期,Ⅰ期肺癌5年生存率达60%-70%,而Ⅳ期肺癌生存率不到5%。尽管近年来肺癌治疗手段有较快发展,然而总体预后并无明显改善。研究新型生物学机制并开发创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对实现肺癌的有效诊断和治疗、降低其高死亡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广泛释放微纳米级的颗粒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这些囊泡富含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能够反映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由于其稳定性、可检测性、异质性和携带大量具有生物学意义分子的特点,EVs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新型治疗体系研究的热点。对EVs进行高内涵、多维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并开发更精准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Vs在肺癌进展、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EVs开发的非侵入性液体活检、治疗药物递送和精准医疗抗癌疫苗等新型平台,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EVs在肺癌中的生成机制、分子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EVs在肺癌代谢、血管生成、进展和转移、免疫以及治疗耐药方面的作用,特别强调这些机理如何推动EVs在临床中的应用,从而实现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性化治疗。另外,文章针对目前EVs临床转化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重点强调要发展基于EVs的先进工程技术,尤其是通过结合纳米技术和纳米工具增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进而推动肺癌个性化和精准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微信图片_20240709154406